为了真实地反映试验环境温湿度条件,我们要考虑恒温恒湿试验室的记录、显示和输出达到规定的偏差要求这三个因素。但是因为显示器和记录仪通常与传感器相连,随时监视实验室或试验箱内某个位置的温湿度情况
2、传感器精度
温度传感器比湿度传感器更精确并容易校准。由于精度为0.1℃的温度传感器比较容易买到,因此湿度的测量就成为这一领域的主要问题。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湿度传感器的公称精度大多数为+1%,这是一台新的传感器在一个温湿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精度。购买了一台湿度传感器以后,需在预期使用的整个温湿度范围内,反复验证其公称精度。例如,如果计划进行温湿度交变试验,那么应确保湿度传感器能够在预期的变化范围内进行温度的补偿并保证它的精度不会随温度而漂移。
大多数湿度传感器在相对湿度为85%到90%的情况下精度会降低。
由于湿度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精度会漂移,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的校准。校准的间隔时间不同,取决于传感器的类型和工作环境(如温湿度变化范围、空气的洁净程度以及各种化学药品的浓度)。通常情况下,校准的间隔时间是一年,必须确认校准程度涵盖整个工作温湿度变化范围,用来校准的仪器需要有文件记录。
可溯源的意思是仪器依据一个主要标准或者引用标准进行校准。大多数的传感器都有一份出厂校准报告,这份报告只说明其生产时的精度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情况。控制器或调节器的精度是整机电路分路上传感器的精度,它们会影响读出的精度。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依据引用标准对控制传感器校准可以避免这些误差。
3、均匀度
均匀度是对在整个温湿度控制区域内点对点的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影响均匀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全部热源(明显的热源与潜在的热源)、影响温湿度的负载的位置、控制传感器的位置、通风情况、空气流动量的大小、适当的隔热设施和阻隔水蒸气装置。
全部热源(灯光、实验设备、人员、从墙壁和管道透过的热量、补充空气导致的热量变化)如果在整个受控区域内完全没有对温、湿度产生影响的负载,那么均匀度将很容易控制。一个安装有3.6米×3米×3米的恒温恒湿设备的试验室内,如果室内空气流量为600CFM(每小时换气30次),并有一个3,000BTU(880瓦特)的负载,那么实验室的供给空气与回流实验室的空气温度会相差2.6℃。如果进入实验室的空气条件为23℃/50%RH并假定没有含水率的变化,那么回流实验室的空气的温湿度将为25.6℃/43%RH。增加空气流动量或者减少影响温湿度的负载,能减少这些误差。
3000BTU(880瓦特)室内负载
进入空气每小时空气流量回流空气
23℃/50%RH15次(300CFM)300立方英尺/分钟27.8℃/37%RH
23℃/50%RH30次(600CFM)600立方英尺/分钟25.6℃/43%RH